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总体设计
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中马合作共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一辆辆满载钢材的货车正有序驶出厂区大门。
大门内,这家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中国企业负责总体设计、全系统供货、全系统施工的联合钢厂正在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力保障当地甚至东南亚地区钢材市场的需求,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具活力的外资企业之一。
》高效提供“系统、经济、可持续”的总图方案
2015年,联合钢铁投资方希望对现有的总图方案进行系统优化,并将这一任务委托给了中冶。
中冶赛迪有着丰富的总体设计经验,台塑越南河静、宝钢湛江钢铁在内的两个千万吨级绿地钢铁联合企业都由赛迪负责规划和总体设计,这一重担第一时间就交给了赛迪。
2015年5月23日,在首次与联合钢铁投资方交流会上,在分析原有总图布局方案时,凭借丰富的工程实践,赛迪团队直接指出了主干道曲折等布局问题。
“我们主要是从项目工期和投资收益考虑较多,这么专业系统的问题考虑较少,而你们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项目投资方代表在听取了赛迪的简短汇报后说到。
项目投资方虽然认可赛迪的观点,但对赛迪的综合能力仍有疑虑,带队指挥在权衡后说到,“如果赛迪能在一个月内拿出系统的优化方案,我们就往下谈”。
“一个月的时间,给你一份完美的总体设计方案”,这是赛迪给业主的承诺。
拿着业主现有的总图,赛迪遵循技术与经济优化的闭环工作原则,侧重在全厂的“系统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可能提前识别绿地建厂的重大风险或不合理布局并予以改进。
遵循这一原则,赛迪团队对原总图八个方面进行了一一系统梳理优化。每一项技术方案,都要反复核算,即使技术方案通过了,经济性不强就要重新优化,确保投资最优。
最终,仅总图布局就为联合钢铁减少工程直接投资近1500万元,同时为联合钢铁后期运营每年将节约2000万元左右的成本,为联合钢铁整体竞争力提升作出了贡献。
当项目投资方看到赛迪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提供了如此惊艳的方案时,爽快的同意“往下做”。
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项目实景
》“小小雨水收集池,有大大的能力”
在谈到全厂紧凑性布局、成本最具竞争力的话题时,赛迪为联合钢铁“挪”出来的雨水收集池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在总体设计阶段,结合联合钢铁的地形和当地充沛的降雨,不管从经济性角度,还是安全性角度考虑,赛迪决定为业主建设一个雨水收集池。
赛迪为联合钢铁算了一笔经济账,虽然建设一个12万方的雨水收集池,增加了投资近2000万元,但它每年能利用雨水超过700万方,按照2元/方的价格来核算,仅一年就基本为业主收回了投资,之后带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利润。
当业主看到赛迪的雨水收集池建设方案时,如此精打细算的设计院,让他们耳目一新,连连说:“就按你们的方案办”。
赛迪前瞻性的布局也得到了检验。2018年8月,联合钢铁已基本建成,进行了全面试生产,时值马来西亚旱季,市政供水不足,且降雨也不能短时转换为市政供水,当地水务部门不得不对联合钢铁采取间隙性供水策略。这对联合钢铁试生产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若不能解决供水问题,对联合钢铁的生产会带来“致命一击”。
此时,赛迪设计的12万方雨水收集池可以满足全厂约4天的供水量,结合当地的市政供水,可有效解决市政供水不足的问题。事后,联合钢铁经营层一边感谢赛迪,一边还“埋怨”赛迪,说建设的雨水收集池太小了。可赛迪团队清楚、联合钢铁团队也清楚,这已经是在现有布局中最大限度的调整和利用了。
不仅在雨水方面得到了最优利用,在全厂自发电方面,赛迪也为业主量身定做了最具竞争力方案,采用剩余煤气发电、CDQ、烧结余热发电、饱和蒸汽发电等自发电措施,自发电率高达92%,为全厂供电带来了最优方案。
中冶赛迪工程师在项目现场